关灯
护眼
字体:

091:绝世名伶的气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安妮现在甚至顾不上Dior的看秀邀约,一门心思想要抓住如今的“灵感”。

    ……

    “杜丽娘”在梨园火了,或者说在京城的票友圈里火了。

    您没有在梨园看过这个新角儿?

    那您可太落伍了!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安妮演出还不到半个月,别说是京城的票友圈儿、戏曲界,就连南方那边儿都知道了有她这么一号人。苏辛也不说安妮是他弟子,就有人好奇了,哪个昆曲大师收了这么一个大宝贝?

    说来说去,也没把安妮的师承说出个名堂。

    她从来都是化完妆登台,卸了妆从不见人,唱了半个月,没有票友见过安妮真实模样。

    因为梨园不保证安妮能唱多久,对外宣传也不掩饰这点,哪天剧目时间表撤了呢,就说明安妮不在梨园呆了。这还了得?老票友们巴不得多来听几场,京城附近的票友圈听说了,有条件的也要赶来见识下。听戏么,就图个气氛,图个同好,图个热闹,梨园生意越是火爆,没来的人越是想挤进来。

    苏辛坚持不涨票价,可一票难求的现象依然催生了黄牛党。

    每逢安妮演出的三个时间段,楼上的包厢不会有空的,楼下的大堂挤满人,没座儿的只求有张小板凳,要不站着、蹲着听完也行呀!

    安妮唱了一个月时,在戏曲界火的一塌糊涂。

    外地的票友打飞的来连听三天不肯走的;南方老板一掷千金,一场送兰花1000盆,摆的观众快没站脚地方,只求安妮下场后肯合影;有老票友听到酣处,夜半高呼“丽娘别走”被老伴儿捶醒,惹得票友圈儿哄笑的。

    最多的一天,安妮曾经在三场后收到梅花超过2000枝,兰花也有过千盆,戏台下摆不下,一直摆到后院里,摆到梨园的巷子胡同里,整个梨园都成了梅兰的海洋。

    “这得有当年凤云先生受追捧的盛况了吧?”

    凤云先生,就是梨园戏院的创世人秦凤云,一百多年是名动华国的戏剧大师,多少高官显贵都是凤云先生的戏迷,多少名门公子为他痴迷倾倒……此后,传统戏曲山河日下,戏曲能出苏辛这样的大师,却再出不了绝世名伶。

    名伶者,其扮相绝美,身姿动人,唱腔完美,还要有天生的号召力。

    切换到娱乐圈,可能就是传说中超级巨星的气场……一个眼神一个笑,就足以让拥簇们疯狂如斯。

    安妮从不说太多,不求打赏鲜花,也不让人捧场,她就说过“谢谢”,反复的说谢谢,很诚挚的态度。一个月下来,苏辛叫财务将安妮分成后收入结算给她,居然足足有160多万。也就是说,一个月里,安妮为梨园带来了超过300万的“鲜花收入”。

    连负责购花的师兄都调侃道:“兰花就不说了可以循环利用,你知道梅花每天都要新鲜的,附近几家花店为了拿下我们梨园的订单都快打起来了。”

    安妮想不到自己唱戏能赚那么多。

    她自持有演技金手指,在娱乐圈时,连曾颖那样的国际影后也并不害怕,但在戏曲界,她只是一个会唱《牡丹亭》的新人。

    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追捧自己……

    沈铭也想不到,苏辛也想不到,倒是小邹如今颇有安妮脑残粉的趋势,不管安妮做到什么地步,小邹惊叹归惊叹,却又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杜丽娘”在戏曲界走红,场场爆满,梅兰堆积如山,怎会不引得媒体的注意?

    戏曲界的新闻比不上娱乐圈吸引人,可安妮的“杜丽娘”毕竟是让南北两边儿的戏曲界都惊动的,昆曲新人还是绝世名伶?一掷千金只为博佳人一笑是否为真?《京城日报》的两名记者,就带着采访任务来到了梨园。

    他们刻意打听过安妮的演出时间段。

    手持记者证,好不容易才说通守门的,给开了两条缝儿挤进去,引来外面排队票友的不满。

    大堂里人山人海,别管是有钱的还是穷的,此时有个座位的就值得骄傲,来迟了连黄牛票都买不到,那没办法,您就只有站着了。大家挤在一块儿站着,不时摇头晃脑陶醉,抑或伸长了脖子努力张望。

    喝彩是齐声的,是不约而同的,是唱词的停顿处,其他时间没人会乱说话。

    所以戏堂子里杂而不闹,别管你站哪儿,都能听见“杜丽娘”的唱词……费心挤到了前面儿,记者想先拍两张戏台照,他们不是票友,虽觉得台上的“杜丽娘”身姿曼妙,到底不至于痴狂失神。

    咔咔咔,连拍了几张照片,一个记者瞅着台上的“杜丽娘”有点眼熟。

    ——脸上的浓墨重彩抹去的话,是有点像一个人,像一个最近媒体简直掀遍京城地皮都没找到的人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