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七章视察(3)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二天,安德烈视察了最后要去的地方飞机制作厂,苏联二战不少飞机都是木头制作的,这边工程师介绍道:“这是我们最新的拉5战斗机,它的机身蒙皮是西伯利亚桦木胶合板,机翼是木质两段式结构。所有活动翼面都是金属构架覆盖布质蒙皮。但您不用为机身的强度担心,我们使用的胶压层板材料非常好,而且油箱都是充惰性气体的自封油箱。前线航空兵机场直接可以往油箱里充二氧化碳,如果没有也问题不大。”

    同时安德烈也查看了拉5的数据使用M-82星型十四气缸气冷发动机,配备机械增压器,最大功率1268千瓦。极速每小时648公里,初始上升率每分钟一千一百米,上升到五千米需时5分42秒,最大上升率每秒十九米,实用升限一万米,航程765公里,着陆速度每小时144公里,最大使用过载4.5G,在一千米高时360'盘旋只需19秒。

    原型机于1942年5月完成测试,两个月后进入生产,到1942年年底已有1,182架完成。1943年3月下一个主要生产型La-5FN进入量产,装有一具1,650-hp(1231-kW)的M-82FN(FN是俄文“加力发动机”之意)发动机,武装有两门20-mm机炮及四枚82-mmRS82火箭弹以及两具PTAB反坦克武器,另一款双座的La-5UTI也进入生产,后来的量产型则以两门23-mm机炮取代原来使用的20-mm机炮。

    拉5这款木头飞机其实也是一款不错的战机了,最大特色是首创了前缘襟翼的构造,使用后三点式收放式起落架,配三叶式螺旋桨和气泡式座舱,有外露式的无线电天线。

    而安德烈也知道自己在技术方面能做的可不多于是在和工程师了解了一下产量以及工艺上的问题后就结束了视察,因为接下来还有下一个地方要去,安德烈离开后和随行的人一起去了机场,安德烈是实在受不了火车了,接下来的几天安德烈又检查了乌拉尔附近的几个城市现在动迁的企业差不多都在啊,大半的军工都在这里了。可以说如今这乌拉尔已经是高效运转了!

    而路上一份电报来到了安德烈手里,安德烈仔细一看,我的天了,安德烈没想到他能接触一个核心机密!

    秘密核研究基地

    整个研究基地遍布内务部的精英,都属于贝利亚的直系人员,基地任何通讯和物资人员的进出都在内务部的控制之下,更不用说那些基本没有表情的内务部特工时刻监视着自己的动作。

    车队来到第一道岗哨,安德烈不得不佩服基地建造者的脑子:进入核心区的通道是一个巨大的隧道,入口有内务部部队把守,所有人都必须下车步行通过检查,就算有人溜了过来门口配备最新式武器的战士也能马上射击,看着碉堡和警惕的内务部队以及高处隐藏的狙击手。

    “隧道那头是个谷地,就是基地的核心研究区。我们所有的辅助设施都是以它为核心。”向导介绍着。

    “环形保护?”

    “不,生活办公区就在这边,我也从来没去过核心区的另一边,也不去关心。”

    林俊转身向内务部的上校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这个基地到底是什么形状,那边又是什么?

    “三道纵深3公里的封锁带,有内务部直属部队守卫,布置了地雷和铁丝网还有狙击手监视,确实是环形的。”

    经过第一道岗的检查,一行人顺利进入了,进入隧道没多久,是第二道岗哨,负责的少校例行公事的说道:“各位同志请交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